9月22日下午2:30,西安翻译学院东区室内体育馆内气氛热烈而庄重,“迷彩砺志,急救练能”新生军训急救实训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校学工部主办,保卫处、英文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咏安辅导员工作室、卫生所共同承办,学校四个训练营九个分院的300余名大一军训学生积极参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学工部部长张祥宇、保卫处副处长胡岳、保卫处消防科科长易宏、英文学院党委书记兼行政副院长蒋小军、综合办副主任曾维民以及学工干事刘媛媛等领导及嘉宾也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活动伊始,张恒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强调,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急救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依托特色工作室大力推进急救教育创新实践。
西安翻译学院咏安辅导员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以“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为研究方向,聚焦高校应急管理中的师生突发矛盾应对、消防安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师生急救培训等核心问题,坚持实践导向、厚植科研根基、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了“实践-理论-队伍”三方互促的工作模式,成功推动学校获批“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目前正在申报省级辅导员工作室。
张恒指出,军训是新生入学的关键一课,不仅能锻炼体魄、磨砺意志,更是培养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时期。为应对军训及今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学校精心组织了此次急救培训,旨在提升新生的急救技能,为他们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活动中,护理与康复学院实验员叶珍妮、校医务室护士帅丹、英文学院辅导员霍桐桐三位陕西省应急救护师,以生动案例深入讲解了急救基础知识,内容涵盖常见意外伤害的识别、初步处理原则及报警求助流程等。新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与讲师积极互动,现场气氛异常活跃。
实操环节是本次培训的重头戏。心肺复苏作为“黄金四分钟”的关键技术,讲师们利用模拟人偶详细演示了操作步骤,从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到人工呼吸,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学生们轮流上阵,通过实操练习来掌握技巧。有的学生一开始动作生疏,但在讲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渐变得熟练起来。一位新生在成功完成心肺复苏操作后兴奋地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今天自己动手操作,感觉收获特别大!”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培训也是一大亮点。讲师们不仅介绍了AED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快速准确地使用AED进行除颤。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他们对AE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使用方法,感觉心里更有底了。
此外,活动还特别安排了消防器材使用教学。保卫处消防科科长易宏详细介绍了消防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组织新生进行了消火栓灭火实操练习。在易科长的指导下,新生们迅速掌握了消火栓的使用技巧,成功完成了灭火任务。
整个活动过程中,新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急救培训不仅让他们掌握了实用的急救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位新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我也能冷静应对了。”
此次“迷彩砺志,急救练能”新生军训急救实训活动,不仅是学校深化急救教育、构建平安校园的生动实践,更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次活动,新生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急救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西安翻译学院将继续深化急救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师生的应急能力,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不懈努力。
作者:刘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