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全会关于“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围绕全会精神与外语教育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展开热烈交流,在全院掀起深学细悟、笃行实干的热潮。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张国建表示,党的四中全会总结的我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让我深感自豪,擘画的“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又使我们备受鼓舞,尤其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更让我们热血沸腾。同时,全会提出的“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让我们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历史担当;提出的“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目标又让我们坚定了作为外语教师努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方向。今后五年,我们全体党员将一起团结奋斗,为我校的“十五五”期间转型发展奋力拼搏,争取做出更多贡献。
英文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铮表示,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支部成员要深刻认识全会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英文学院第八党支部书记王颖慧表示,重点解读了《建议》中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项重大原则。
随后,党员结合各自部门工作实际分组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十五五”时期各项教学科研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培养国际传播应用型人才,努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奋力谱写我国民办教育新篇章。
以下为各党小组热议记录: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刘昭同志表示,首先,全会强调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英语教师打破“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内容上,需将“中国故事”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如讲解经济发展时,可结合义乌市场“出六居四”的商魂故事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商业逻辑。在教学目标上,我们不仅教会学生理解西方语境,更要培养其用英语展示中国科技成就的能力。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刘婧同志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这意味着英语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传授,而是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定位,需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英语是参与全球治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战略工具。教学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在价值引领方面,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西观”。不再是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接班人。聚焦“中国叙事”能力,在课程中应系统融入中国国情、中国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科技成就等内容。培养学生能够用准确、地道的英语,向世界阐述中国的理念、主张和成就。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田娟同志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具体如下:
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高质量英语应用能力,如在跨文化交际、学术英语、职场英语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全会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可以结合这一要求,加强与科技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撰写科技英语文献、参与国际科技交流的能力,助力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
全会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这一整体布局,通过教学改革,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既精通英语又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全会指出要使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外文化的深入讲解和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新文科倡导打破学科界限,鼓励学科知识渗透融合,以更全面系统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这一趋势,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如开发跨学科主题模块,采用项目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英语去分析、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林佳同志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主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这也让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加明确了育人使命。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培养他们的制度自信。同时,我们自身也要不断提升科研与教学能力,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砥砺前行,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阮敏同志表示,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如同在新征程的关键节点把握了行动罗盘。全会深刻回答了“十五五”时期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擘画的宏伟蓝图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让我在回望成就中坚定信心,在领会部署中明确方向,更在对标要求中明晰担当。我决心在以下三方面努力:
1.于辉煌成就中悟“中国之治”,坚定信念根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实践,为全会精神写下了生动注脚。从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大国重器遨游九天,到华电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从川藏铁路“复兴号”飞驰在世界屋脊,到西古庄村从穷山村蜕变为新生活样板,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全会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之治”的丰硕成果背后,是“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这种优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航天人攻坚克难的坚守中,体现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的担当里,更体现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百姓增收的笑脸上。这些成就让我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有了更真切的体悟,也为奋进“十五五”筑牢了信念之基
2.于宏伟蓝图中明“发展之道”,找准行动方向:全会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清晰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指引着资源配置的核心方向,正如建设银行聚焦制造业融资、力争规模突破5万亿元的实践所示,实体经济的根基巩固方能支撑现代化大厦。
在创新驱动上,全会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催人奋进。中国移动深耕6G技术、国家电投突破绿氢能源等案例证明,只有瞄准关键领域持续攻关,才能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而在民生与文化领域,从保险业守护群众健康到高校深耕文化传承,全会部署始终贯穿“人民至上”的价值主线,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部署为我理解行业使命、找准工作切入点提供了根本遵循。
3.于实干担当中立“奋进之志”,践行初心使命:蓝图的实现,终究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全会强调“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从基层干部宣传全会精神、带领乡亲致富的行动中汲取动力,也从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坚守中获得启示。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持续深学细悟,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战略要求,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二是立足岗位实践,聚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像航天人钻研技术那样精益求精;三是坚守为民初心,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在小事实事中践行全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
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接续奋斗的号角。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把信心转化为行动,把激情转化为实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应有之力。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赵庆同志表示,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蓝图与教育使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全会将教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明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这为身为教师党员的我指明了奋斗方向:
1.铸牢信仰之基,坚守育人初心:全会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党员教师,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育人根本。教育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传道”首在传信仰之道。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历史典故中的制度优势解读、现实案例里的发展成就分析,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引导他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理想信念教育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正如全会所指出的,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育智,更要育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精进育人之能,呼应时代需求: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要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智能化、绿色化的时代趋势,我将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科技前沿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实践,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同时,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态度深耕教研,把改革创新理念转化为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激发,让课堂教学更贴合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践行党员之责,彰显先锋本色:“讲政治、有信念,讲奉献、有作为”是新时代党员教师的基本遵循。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需要我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作为党员,我将带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师德师风上作表率,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自律;在教育帮扶中显担当,关注学困生与特殊需求学生,用爱心与耐心践行“人民至上”的原则。同时积极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带动身边同事共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制度自信、发展信心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王菲同志表示,学习了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就自身工作方面谈一谈对自己的启示:
1.注重知识更新与创新:十二届四中全会为“七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路线图”。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会强调了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要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我们高校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提升科研能力:“七五”计划期间,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们高校教师应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赵瑞宁同志表示,作为高校教师,深入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既为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倍感振奋,更对自身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以系统思维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其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部署,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锚定了航向。
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刻意识到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阵地,更是价值引领的平台。全会提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的目标,要求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如同思政课教师需推动全会精神与教学体系对接那般,我在课程设计中也更加注重结合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卡脖子”技术攻关、新质生产力发展等现实课题相连,让他们在学习中读懂责任与担当。
科研路上,全会“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成为明确指引。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所在的团队正聚焦学科交叉领域的基础问题,力求产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借鉴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让科研方向紧扣产业需求,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同样不容忽视。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师,我深感有责任挖掘学科中的文化基因,通过课堂讲授与学术研究,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以开放视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微薄力量。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将持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教学中深耕、在科研中攻坚、在育人中坚守,努力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拔尖人才,让个人岗位实践与强国建设伟大征程同频共振。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马佳瑛同志表示,全会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培养的英语人才应兼具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需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组织“中国文化海外宣讲”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向留学生、外籍友人介绍二十四节气、传统工艺等文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成长为“既通外语,更爱祖国”的文化传播者。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杨妍同志表示,作为高校教师始终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与育人本质。将全会精神中“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核心要义融入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认真解读教育高质量培育路径,用典型案例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同时,认真落实课堂思政深度融合,并借助“AI”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使育人方式创新升级。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李艳平同志表示,党员教师应深耕教学,主动拥抱AI数字技术革新,筑牢自身育人根基,用好网络正能量素材,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日常管理。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曾晓慧同志表示,全会提出了“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立足于目前岗位踏实奋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会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要目标,要求高校教师应以科研创新响应国家战略需求。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校校、校企、校地”联动创新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动能,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升级。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赵丽生同志表示,全会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一判断精准把握了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从实践维度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环境维度讲,当前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等更加彰显,这种“危”与“机”的辩证关系成为各界共识。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邹琳琳同志表示,作为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要从三方面践行全会精神:一是持续深学细悟,把全会精神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强化创新意识,立足岗位聚焦薄弱环节。三是坚守初心,把学生需求放在心上,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寇国芳同志表示,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勇当先锋、争作表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积极参与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全会精神在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国家“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自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王云刚同志表示,我们要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号召学生从身边拾起“一个塑料瓶”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秦岭,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
英文学院第一党支部魏征同志表示,作为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我们既是语言的传授者,更是国家战略的践行者。我们要将高频词蕴含的政策导向逐一转化为具体教学场景,把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英文学院第二党支部郝阿咪同志表示,重点领会“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民生保障人民立场、生态文明战略定力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
英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屈静茹同志表示,结合英文学院学科特色,重点探讨了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外语教学、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工作,为后续学用转化奠定基础。
英文学院第二党支部李瑞超同志表示,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这为我们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要用外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故事,把人才培养与国家对外开放需求紧密结合。
英文学院第八党支部申雅洁同志表示,结合数字技术应用实践谈到:“全会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为我们外语学科教育带来了双重机遇——一方面,AI 翻译新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智能化工具;另一方面,也对我们培养‘科技+外语’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破解技术应用与人文素养培养失衡的挑战。”
英文学院第八党支部支部委员李冬花表示,全会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英文学院党员,我们应主动对接国际科技交流需求,在课程中融入科技文献翻译、跨文化技术传播等内容,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英文学院第三党支部预备党员侯兆乾表示,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更加明确了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作为预备党员,我会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专业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争取早日成为合格党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英文学院第三党支部党员李松表示,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让我深感使命在肩。作为英语专业的青年党员,我们既要深耕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语言沟通本领,更要立足国家发展需求,主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正是对全会提出的“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的生动践行。


(图/文:英文学院第一、二、三、八党支部 校对:曾维民 刘媛媛 审核:蒋小军)